黄建平教授团队

澳门游戏网上官方版第一个“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于2018年获教育部批准,团队带头人为半干旱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大气科学集团黄建平教授。团队包含大气科学领域的优秀人才专家共35人,共获得国家级奖励5项,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40余项,培养博士研究生90人。

团队结合地域特色和学科特点,化地域劣势为科研优势,积极开展半干旱气候变化研究。历经十余年,团队通过获取的第一手资料系统揭示了半干旱区水分循环、能量循环和碳循环等过程的特征和物理机制,构建了半干旱气候变化的理论体系,首次建立了考虑历史演变的半干旱气候预估模型,并建立了我国西北地区第一个具有国际水准的观测站,将我国半干旱气候变化的研究工作推至国际前沿。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Climate Change等国际顶级期刊,其中2016年黄建平第一作者论文被选为封面文章,入选ESI全球环境领域Top 1%的高被引论文和Top 0.1%的热点论文,并荣获了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7年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相关技术荣获2018年度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多项国家发明专利。

团队坚持科学前沿与国家需求并中,相关科研成果为政府决策、环境影响评价及规划、灾后重建、国际气候谈判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支撑。团队关于防治气象灾害的提案,于2015年1月被甘肃省政协评为优秀提案,黄建平教授被聘任为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主要撰写人;团队合作研发的大气探测仪器设备和天气预报预警系统,促进了气象科技成果转化、社会服务与相关产业的发展;承担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粉尘气溶胶及其气候环境效应”科考工作,对于青藏高原气候变化应对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科学依据和应用价值。

团队负责人简介

黄建平,“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等杂志编委,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主要撰写人,首届“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和首届“赵九章优秀中青年科学工作奖”获得者,2016年“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获得者。长期专注于半干旱气候变化研究,是我国大气科学领域中将系统观测和理论研究相结合并取得重大突破的优秀学术带头人之一。他扎根西部、始终坚守在科研第一线,带出一支坚守西北的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历经十余年建成了国际领先的半干旱气候综合观测系统,并在半干旱气候变化及其机理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基础性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性研究成果。在他带领下,团队先后获批建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国家外国专家局111计划“半干旱气候变化创新引智基地”,获批建立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澳门游戏网上官方版大气科学入选教育部“双一流”建设学科。

学习经历

1982年毕业于原南京气象集团,获得双学士学位;1986年毕业于原中科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获硕士学位;并于1988年11月获得澳门游戏网上官方版博士学位;1989年在北京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90年12月被北京大学破格晋升为副教授。

工作经历

1990.12-1992.11,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副教授;1992.12-1995.03,美国德克萨斯州A&M大学,访问学者;1995.04-1996.10,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访问学者;1996.11-2000.07,加拿大环境总署气象中心,研究员;2000.08-2003.02,美国AS&M/NASA朗利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2003.03至今,澳门游戏网上官方版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2004-2018.11,澳门游戏网上官方版大气科学集团院长;2010.05至今,半干旱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2019.8-至今,西部生态安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

发表论文论著

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70余篇,其中SCI论文80篇,著作2部,SCI他引8000余次。相关研究工作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亚洲区域评估报告、Nature杂志和Nature Geoscience和Nature Reports Climate Change的研究亮点等国际知名期刊杂志论文大量引用和高度评价。

研究方向和主要成果:

(1)提出了沙尘气溶胶半直接效应的干旱化机理,开创了沙尘气溶胶与云和降水相互作用及其对西北干旱气候影响的研究体系,荣获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一);(2)发现了全球半干旱区的强化增温现象,构建了区域和全球尺度半干旱气候变化及其形成机理的理论框架,相关成果在《Nature Climate Change》发表论文3篇,其中1篇被选为当期封面并入选2016年度“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获得2017年度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3)创建和发展了我国西部地区第一个具有国际水准的半干旱气候综合观测站,填补了该领域缺乏长期连续观测资料的缺陷,研制的我国首套适用于野外恶劣条件的“环境与气候灾害集成探测技术,”获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和2018年度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有力推动了我国半干旱气候观测研究的发展。

奖励和荣誉

获首届《赵九章优秀中青年科学工作奖》(1989)、获北京市科协第二届青年优秀科技论文一等奖(1990)、获“做出突出贡献的博士获得者”荣誉称号(1991)、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07)、获得“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9)、获得甘肃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三)(2009)、获甘肃省第一层次领军人才(2010)、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 (2011)、担任国家全球变化研究重大研究计划《全球典型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变化及其影响》首席科学家 (2012)、获得甘肃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排名第一)(2012)、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一)(2013)、入选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2015)、发表论文荣登《Nature Climate Change》封面(2016)、被评为第七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6)、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和黄大年式团队(2017)、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一)(2018)。